近日,國家多部委聯合出臺重磅文件,為環保裝備制造業注入強勁發展動能。這份名為《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指導性文件,標志著我國環保裝備產業正式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一個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加速形成。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環保裝備產業已實現質的飛躍。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數據顯示,2024年行業總產值突破9200億元,出口規模達392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集聚區,一批年營收超百億的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帶動整個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高溫煙氣過濾等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專家指出,當前環保裝備市場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高端裝備供給不足。90%以上的中小企業扎堆中低端市場,導致產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并存。針對這些問題,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精準施策方案,包括實施重大技術裝備三年提升行動、開展關鍵技術"揭榜掛帥"等創新舉措,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
在技術創新方面,政策特別強調要加快環保裝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推進5G、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環保裝備領域的應用,實現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同時,文件還提出要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完善用戶評價機制,為先進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創造良好環境。
展望未來,政策設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基本補齊重點領域技術裝備短板,到2030年實現產業鏈全面自主可控。為實現這一目標,行業將重點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推動龍頭企業向綜合服務商轉型,提供"產品+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在國際化發展方面,政策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通過承建國際環保工程、參與科技合作計劃等方式,提升中國環保裝備的國際影響力。專家建議,企業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打造集研發、制造、貿易、服務于一體的跨國經營模式。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和"雙碳"目標推進,環保裝備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傳統污染治理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這個承載著生態文明建設使命的產業,正在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國環保裝備制造業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新的跨越,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