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業報告顯示,我國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2萬億元大關。該產業正逐步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力量。

報告詳細闡述了當前環保產業的發展格局。從產業構成來看,已建立起包含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置、土壤修復、環境監測、生態保護、碳減排等全領域的技術裝備和服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數量占比超九成,提供了八成以上的就業崗位,貢獻了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營收和稅收方面的貢獻率分別達到六成和五成。
上海環保展了解到,近年來,環保產業參與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數據顯示,70余家央企已布局環保業務,全國超過25個省級行政區組建了環保產業集團。資本市場方面,環保類上市公司數量較2012年增長近兩倍,目前已接近230家,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報告特別強調,環保產業正經歷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污染防控和清潔生產的轉型升級。在生態價值轉化方面,通過碳交易、生態補償等市場化機制,實現了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截至2024年末,全國碳市場累計交易額突破430億元,為綠色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上海環保展了解到,在產業綠色轉型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和綠色鋼鐵生產體系。其中,鋼鐵行業已完成9.3億噸產能的超低排放改造,展現出強大的轉型升級能力。
技術創新成果顯著。2024年環保領域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0萬件,位居世界第一。近二十年來,累計推廣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2500余項,制定行業標準超1000項,綠色創新體系日趨完善。
中國環保企業國際化步伐加快,在垃圾發電、水務處理等領域的技術和項目已成功進入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創新輸出的重要轉變。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