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綠色制造展注意到,在重慶制造業向 “綠色化、智能化、低碳化” 邁進的進程中,政策創新始終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動力。市經濟信息委敏銳把握企業綠色轉型的痛點與需求,創新打造 “工業綠效碼” 這一數字化工具,并推動其從 1.0 版本的 “單點突破” 逐步升級至 2.0 版本的 “生態構建”,構建起一套覆蓋企業綠色轉型全周期、多維度的政策服務體系,為渝企破解轉型難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與資源保障,也為重慶打造國內工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奠定了重要基礎。
回顧 “工業綠效碼” 的起步階段,1.0 版本的推出堪稱一次 “破局之舉”。此前,傳統工業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普遍面臨 “數據割裂、服務分散、方向模糊” 的困境 —— 企業能耗數據、環保指標、生產經營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門,難以形成完整的綠色發展 “畫像”;同時,綠色技術推廣、節能診斷、人才培養、金融支持等服務缺乏統一對接平臺,企業往往需多方奔走,轉型效率大打折扣。為破解這些難題,重慶于去年在全國率先探索數字化解決方案,系統歸集全市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耗、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生產經營四大維度核心數據,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為每家企業建立起動態更新的綠色發展 “數字檔案”。這些數據不僅成為衡量企業綠色水平的 “度量衡”,更成為后續精準服務的 “決策依據”,讓企業能清晰掌握自身在節能、減排、綠色生產等環節的優勢與短板,不再 “盲目轉型”。

在此基礎上,“工業綠效碼” 1.0 進一步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形成了 “評價 - 診斷 - 賦能 - 提升” 的全流程服務閉環,為企業提供 “一站式” 綠色轉型支持。通過賦碼評級,依據數據綜合評分賦予企業不同等級的 “綠效碼”,直觀呈現企業在行業內的綠色發展定位;借助綠色診斷,針對企業數據中的異常點,生成定制化的環保、節能診斷報告,精準指出生產環節中的污染防控盲區與能耗優化空間;搭建技術推廣橋梁,根據企業具體需求,匹配國內外先進的綠色技術方案與服務商,加速技術成果從 “實驗室” 走向 “生產線”,解決企業 “找技術難” 的問題;強化人才培養支撐,聯動高校、科研機構與行業協會,為企業定制綠色技術、綠色管理人才培訓計劃,彌補轉型過程中的 “人才缺口”;開辟金融支持通道,將 “綠效碼” 等級與綠色信貸掛鉤,為評級優良的企業簡化融資流程、降低融資成本,累計發放綠色貸款 3000 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轉型的資金壓力。截至目前,“工業綠效碼” 1.0 已服務全市 1000 余家制造業企業,推動 “數字化” 與 “綠色化” 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國家級綠色工廠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升至 29.5%,成為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 “主力軍”;累計實現節能 60 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近 100 萬噸,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同步提升,為重慶工業綠色發展筑牢了根基。
隨著重慶制造業綠色轉型的不斷深入,企業的需求逐漸從 “單點改進” 轉向 “系統提升”—— 不僅需要解決單個生產環節的環保問題,更希望在產業鏈協同降碳、園區綠色示范、全流程能碳管理等方面獲得全方位支持。順應這一需求,重慶在 2025 智博會上推出 “工業綠效碼 2.0 綠色生態矩陣”,標志著 “工業綠效碼” 從 “單一服務工具” 正式升級為 “綜合生態平臺”。2.0 版本以系統思維整合數據、金融、園區、工廠四類核心資源,構建起 “數據筑基 — 金融賦能 — 園區示范 — 工廠實踐” 的閉環生態鏈:在數據維度,從原本的 “企業端數據” 延伸至 “產業鏈數據”,歸集上下游企業的能碳、環保數據,為產業鏈協同降碳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在金融維度,不再局限于單一綠色信貸,而是聯動銀行、保險、基金等多類金融機構,推出綠色債券、碳期貨、環保保險等多元化金融產品,擴大綠色金融的覆蓋范圍,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需求;在園區維度,選取重點工業園區打造 “零碳示范單元”,整合園區內企業的能源資源與環保設施,開展集中治污、能源梯級利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園區綠色發展模式;在工廠維度,鼓勵企業基于矩陣工具開展全流程綠色改造,建立 “實踐反饋 — 方案優化 — 效果評估” 的循環機制,推動企業綠色水平持續迭代提升。
相較于 1.0 版本,“工業綠效碼 2.0” 在核心功能上實現了 “從單一到全面、從局部到整體” 的跨越式升級,更精準地匹配企業深層次的轉型需求。在綠色評價方面,不再局限于單個企業的評級,而是將評價范圍拓展至產業鏈、園區、供應鏈,形成多維度、立體化的綠色評價體系,更全面地反映區域綠色發展水平;在節能監測方面,突破 “單一能耗指標監測” 的局限,實現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產品出庫的生產全流程能耗實時追蹤,精準定位高能耗環節,為企業節能改造提供靶向指引;在政策服務方面,告別 “通用政策推送” 的模式,基于企業的規模、行業類型、轉型階段與具體需求,定制包含稅收優惠、補貼申請、資質認定、技術扶持等內容的 “政策包”,讓政策紅利精準觸達企業,避免 “政策懸空”;在能碳歸集方面,從 “企業自身能碳數據歸集” 升級為 “產業鏈全鏈條能碳管理”,幫助企業清晰掌握上下游的能碳流向,推動產業鏈整體降碳,為實現 “雙碳” 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綠效碼 2.0 綠色生態矩陣” 的推出,不僅是數字化工具的一次升級,更標志著重慶工業綠色發展從 “分散推進” 進入 “系統協同” 的新階段。上海綠色制造展認識到,未來,重慶將以這一生態矩陣為核心抓手,持續優化數據資源整合能力、拓展綠色服務應用場景、強化各類資源聯動效應,助力更多渝企突破綠色轉型瓶頸、提升綠色競爭力。通過政策賦能與企業實踐的深度融合,重慶將加速建成國內工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讓 “綠色” 真正成為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為全國工業綠色轉型提供 “重慶經驗” 與 “重慶方案”。
來源:重慶日報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