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節能技術展注意到,當前,工業領域正處于綠色轉型的關鍵階段,“既要穩定生產,又要降低能耗” 成為眾多行業龍頭面臨的共同挑戰。如何打破傳統生產模式下的高能耗瓶頸,探索高效節能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已成為工業變革的核心議題。8 月 16 日,一場聚焦工業制造綠色升級的盛會在內蒙古拉開帷幕 —— 海爾智慧樓宇工業制造綠色節能方案交互沙龍順利舉辦,來自全國的頂尖設計研究院專家及工業領域領軍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海爾為工業節能破局帶來的創新解決方案。
會上,海爾智慧樓宇中國區總經理王曉強著重介紹,依托 30 余年在樓宇科技與節能領域的深耕積累,海爾已實現核心軟硬件的全自主研發與應用,不僅在用戶覆蓋規模、行業實踐經驗上遙遙領先,更憑借標桿案例的持續落地,穩固了磁氣懸浮技術領域全球 7 連冠的行業地位。而此次推出的工業用戶全場景智慧節能方案,更是以平均 50% 的行業最高節能率,為工業企業打造了降本增效的 “新引擎”。

傳統工廠的制冷機房,長期受困于能耗高、運轉效率低的問題:老舊設備依賴人工操作,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動態調整,導致能源浪費現象嚴重。針對這一痛點,海爾通過兩項核心技術革新實現突破:一方面,依靠自主研發的節能核心技術優化設備性能;另一方面,借助 AI 智能算法實時調控運行策略,最終使制冷系統全年綜合能效比突破 5.5,節能效率穩定在 40%-50%。這意味著,企業引入該方案后,僅電費支出就能減少近一半,徹底扭轉了工業制冷 “高耗低效” 的現狀,目前該方案已在多個工業園區及智能制造場景中發揮顯著作用。
在具體落地案例中,海爾方案的節能優勢更是得到充分驗證。今年 7 月,國內某鋰電池頭部企業新建的兩大制造基地正式投產,其核心制冷系統采用的正是海爾集成式高效機房冷站。該項目一次性部署 14 套海爾一體化集成系統,總制冷量達到 13200RT,創下國內同類型項目規模之最。方案不僅融合溫濕分控、射流送風等創新技術,確保生產環境溫度、濕度精準可控,保障產品質量穩定;更搭載 AI 智能調控平臺,能根據天氣變化、生產負荷波動等實時數據自動優化運行參數。其中,高效離心機組的能效遠超國家一級標準,加之無人值守的智慧管理模式,進一步為企業降低了運維成本,實現 “節能 + 提質 + 降本” 三重效益。
不止于工業制造領域,海爾智慧節能方案在商業地產行業同樣收獲青睞。今年,華潤置地旗下 6 大城市的萬象城項目,均選擇引入海爾高效機房軟硬一體化方案。該方案以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為核心設備,憑借無油 0 摩擦的運轉技術,較傳統中央空調節能 30%~50%;同時,將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設備接入統一智控平臺后,可實現全系統的智慧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節能效果。以海口華潤中心為例,海爾 AI 多聯機方案還支持分戶計費與手機遠程控制,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節,綜合節能率超 30%,為商業建筑節能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智能制造領域,全球制造業巨頭福耀集團的選擇同樣具有代表性。其合肥智能制造基地一次性引入 15 臺海爾無油懸浮離心機,其中 750RT 磁懸浮機組的 COP 值(性能系數)高達 6.6,僅這一設備的應用,就較原方案每年節省運行費用 66.6 萬元。更重要的是,該方案采用緊湊式設計,能完美適配高端制造場景對設備布局的精密要求,以 “高節能 + 快回報” 的雙重優勢,凸顯了海爾在智慧樓宇領域的核心技術實力。
此次沙龍的另一大亮點,是海爾聯合參會企業共同發起 “綠色工廠生態聯盟”。這一聯盟的成立,標志著工業節能從單一企業的 “單打獨斗”,邁向全產業協同合作的 “抱團發展” 新階段。未來,聯盟將整合各方技術、資源與經驗,共同探索工業綠色轉型的新路徑,為全球制造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 “中國方案”,注入可持續發展的 “中國動能”。
上海節能技術展關注到,從鋰電池制造、汽車玻璃生產等工業場景,到萬象城等商業地產項目,海爾智慧樓宇智慧低碳解決方案已實現多行業、全場景覆蓋,并收獲用戶的一致好評。未來,海爾將持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工業領域向高效、低碳、智能方向加速躍遷,在全球工業節能浪潮中,成為引領行業破局突圍的關鍵力量。
來源:企業家日報社
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