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綠色制造展注意到,在國家推進零碳園區、倡導工業污水循環利用的戰略背景下,工業園區成為工業領域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落地的核心載體。作為國家級經開區,新疆甘泉堡經開區聚集了化工、制造等多個高耗水工業領域,每日工業污水排放量近 10 萬噸,然而此前再生水利用率長期偏低,不僅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更成為制約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的關鍵瓶頸。在此背景下,經開區既需扛起經濟發展重任,更要探索工業綠色發展的標桿路徑。
2023 年起,朗新科技與甘泉堡經開區深度合作,聚焦工業綠色發展痛點,共同打造 AI 能碳管理平臺,近期更針對性新增 AI 水務管理系統,以科技手段破解工業水資源利用難題。這套系統精準服務工業綠色轉型全鏈條相關主體:為政府構建工業水資源監測 “一張網”,實時匯聚各工業企業水質、水量等關鍵數據,助力監管部門對工業用水、排污進行精準管控;為工業企業提供定制化水循環優化方案 —— 針對化工企業高污染廢水特性強化深度處理流程,為制造企業優化生產用水循環路徑,從工業生產用水規劃到污水回收再利用全流程降低能耗與水耗,切實幫助企業削減用水成本,提升綠色生產競爭力;對園區整體工業生態而言,系統通過智能化調控大幅提升工業污水再生處理效率,在減少水資源浪費的同時,降低工業廢水處理環節的能源消耗,推動形成 “工業生產 - 污水治理 - 再生回用” 的綠色閉環。

系統投用后,預計園區每日可生產 5 萬噸高品質再生水,工業再生水回用率將突破 40%,每年節約水資源超 1000 萬噸,這一規模相當于 55 萬至 83 萬個三口之家全年用水量,為工業領域節水減排樹立顯著標桿。朗新業務專家馬帥介紹,系統深度整合工業級物聯網感知技術、全流程數智管控能力與 AI 算法優勢,實現從工業污水排放監測、深度凈化處理到再生水回用的全生命周期可視化追蹤,“每一滴工業用水的流向、水質變化都清晰可溯、精準可控,徹底改變傳統工業水務管理的被動模式,為工業綠色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為支撐系統穩定服務工業綠色轉型,朗新構建了兩大核心支撐:智能感知物聯底座可統一接入工業企業內各類水傳感器、監測設備等物聯資源,高效解決不同工業場景下多源數據的融合處理難題,大幅提升園區工業水資源管理的整體運營效率;園區工程數據庫則將原本分散在環保、水務及各工業企業的數據集中整合,消除 “數據孤島”,為工業用水優化、綠色生產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基礎。在此之上,AI 技術與數字孿生技術的深度應用,進一步構建起適配工業場景的智慧水生態體系 —— 通過搭建工業水廠三維數字鏡像模型,工作人員在電腦端即可直觀掌握水廠設備運行狀態、工業水質變化趨勢,還能遠程操作優化處理流程,顯著提升工業水務運營效率與應急響應能力;借助 AI 深度學習算法,系統可快速處理海量工業水資源數據,深度挖掘不同工業門類污水處理、再生水生產過程中的規律,不斷優化工業供水調度方案,同時依據歷史數據建立工業用水分析模型,為管理人員制定工業節水策略、調整廢水處理工藝提供科學依據。此外,系統還具備工業級 AI 風險分析與智能巡檢功能,依托高精度傳感器實時捕捉工業水循環管道壓力、水質異常等潛在風險,通過智能配置工業設備巡檢對象、制定專項巡檢計劃,結合智能設備自動巡檢、線上視頻巡檢與線下人工巡檢,實現工業水務巡檢任務全流程管控與結果智能分析,保障工業水循環系統穩定運行,為工業綠色生產筑牢安全防線。
上海綠色制造展了解到,當前,朗新與甘泉堡經開區正以工業能碳管理、AI 水務管理為核心抓手,將循環經濟理念深度融入工業發展肌理,通過 “數智管控 + 工藝降耗 + 能源替代 + 資源循環” 四維節能體系,不僅為西北干旱地區工業園區探索工業綠色轉型樹立了可復制的標桿,更以實際實踐印證了 “雙碳” 目標下科技賦能工業生態協同的可行性,為全國更多工業聚集區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借鑒路徑。
來源:中國日報網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